母亲文素勤的名字将第一次写进毛泽东纪念馆(图)

来源:名资汇网 2022-06-06 11:08:46
分享到:

母亲温素琴的名字将首次写入韶山毛泽东纪念堂

让我吃惊的是,在母亲栏的这个“简历”第28项中,毛泽民清楚地填写了他们母亲的名字——温素琴。

母亲:温素琴。 1863年(应为1867年-作者注)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四渡太平人。她是一个中农家庭的孩子。她结婚后,全家都成了贫苦农民。她是一个非常勤劳的农村劳动妇女。死于 1919 年 8 月。

人们不禁好奇:在以往的党史资料和文学作品中,人们只看到毛泽东的母亲叫“文启美”。在《毛泽东自传》中,斯诺批注了毛泽东自己的口述:“我母亲在她家的名字是文七美”(“文七美”的谐音)。从来没有人提到过“温素琴”这个名字。

为了进一步了解“温素琴”这个名字,2007年春天,我随传记作家周燕女士去韶山,专程拜访了毛泽东同志在韶山的刘生生研究员。纪念馆。

68岁的刘生生是湘乡温家的研究专家。得知我从莫斯科取回了一些珍贵的档案后,毛泽民称他母亲的名字为“温素琴”,刘生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如果这个名字是毛泽民自己填的,应该没有错,应该准确无误。是的,你应该相信他。”

没想到像刘生生这样长期研究毛泽东外族历史的学者毛主席奇闻异事,连说了三个“应该”,就这么高兴地认出了“温素琴”这个名字.

我赶紧打开笔记本电脑,把毛泽民的《简历》拿给他看。毛泽民的真迹立刻吸引了刘生生,他从头到尾仔细读了一遍,习惯性地大声朗读:

“毛顺生……湖南省湘潭县西二区韶山南岸村……”

“温素琴……湖南湘潭县四大都城太平……”

“对对对,这两个地址是对的!”刘生生解释道:“现在很多地名都变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湘乡唐家坨,是当时湘潭县的第四个地方,都在太平,这两个地址,毛泽民填的都是对的。”

当我们和他讨论“温素沁”这个名字时,刘生生鼓掌:“‘素沁’这个名字很好,体现了温家的家风,也体现了温家的家庭文化。 "

我们请教刘生生:“为什么毛泽东不知道他母亲的名字,而毛泽民却如此郑重地填写共产国际印制的简历?”

刘生生神秘一笑。他说:“毛泽东没说,但他不一定知道。因为说起‘文启美’,大家都知道他老家是这么叫的。在旧社会,女人是不知道的。”不出去,出去办事,不做生意。,连官名都没用,连名字都不知道。”

一提到毛泽东的外族,就不得不提到他的曾祖母何石。她比毛泽东的曾祖父温德年大三岁。德明公去世时年仅30岁,留下三个年幼的儿子,志兰、志义(毛泽东的外祖父)、志祥和一个女儿。虽然她对书一窍不通,但她把家庭管得很好,把孩子教得很好。

毛泽东的外祖父文志毅,生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卒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毛泽东不能亲自听他的教诲。但毛泽东一出生就被打上了“三芝堂”的标签,先名“永芝”,后改为“润芝”。

毛泽东8岁之前大部分时间都在祖母家度过。外婆家富足,孙子众多,十分热闹。我的祖母更爱毛泽东。这种温馨、轻松的环境,在毛泽东年轻的心灵中萌发了真善美的种子。毛泽东与他的两个叔叔关系密切。七叔文正兴曾经是一家之主,负责看管家务。他既是毛泽东的舅舅,又是毛泽东的教父。八叔文正英在家里开了一家蒙古博物馆。年轻的毛泽东经常跟着听,学了很多话。八叔文正英是毛泽东真正的启蒙老师。

作者都是知识渊博、通情达理的人。从小看到毛泽东非凡的悟性,都希望他多读书,早日成才。因此,毛泽东想去湘乡东山学校读书时,两个叔叔都同意了。但他的父亲毛顺生却要送他到湘潭的一家米店当学徒。于是,两位叔叔亲自到韶山冲劝说毛顺生,这才导致毛泽东野心离村。

毛泽民也继承了温家的家风,继承了母亲的美德,一生清正廉洁。毛泽民参加革命以来,一直为党开展经济金融工作。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时,任国家银行行长。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国民经济部长。他白手起家,为共产党开创了家族企业,使党和红军在最困难时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毛泽民常年处理几万笔资金,把钱袋子看在眼里,从不乱花一分钱,更不谋私利。

毛泽东曾写信给同学邹允祯:世界上有三种人,一种是害人利己的人,一种是利己而不害人的人,一种是能害己利人的人。他们的母亲属于第三种人。母亲对他的影响贯穿他的一生。而毛泽民和毛泽坦的兄弟们为全中国人民的解放献身,流了最后一滴血。

我们此次韶山之行恰逢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堂扩建,也是一个巧合。这些从莫斯科回收的历史档案也为重新整理增添了宝贵的内容。毛泽东母亲温素沁的名字将首次在纪念馆展板上隆重展示。

俄罗斯解密档案中的毛泽东家事

曹云山口述,周衍撰文

1939年至1940年,毛泽民在苏联学习治病8个月。同时,他肩负了什么鲜为人知的特殊使命?毛泽民烈士的孙子曹云山从共产国际在俄罗斯解密的档案中发现了一些关于毛泽民的珍贵史料,其中包括毛泽民代表毛泽民填写的四页“个人简历”泽东。这份简历到底说了什么?

为什么要毛泽民填写毛泽东个人简历

按理说,这份由共产国际印制并以第一人称呈现的“个人简历”,应该由在共产国际工作或学习的同志填写。毛泽东本人没有来苏联,也不是中共赴共产国际代表团在第一层组织的,而是他的同胞毛泽民代他来的。乍一看,似乎不合理。

在这31项“个人简历”中,除了填写人的自然情况外,还需要详细填写文化程度、政治态度、参加革命、家庭情况和社会关系等等。最后,毛泽民还写了一个旁注:

因为世界需要更准确的泽东同志履历,所以我认为我是他的亲兄弟。然而,自信虽然更准确,但总是替别人填写,不准确在所难免。比如他的妻子江青(清)同志不知道它的历史,只能等他补充或更正。

当时,共产国际渴望越来越准确地了解毛泽东。 1938年8月,中共临时代表王家祥即将启程前往中国。季米特洛夫邀请他在克里姆林宫与中共代表任弼时交谈。季米特洛夫郑重地说:“应该告诉全党,必须支持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毛主席奇闻异事,他是在实际斗争中培养出来的,成长中的领袖人物。”

共产国际渴望更多地了解毛泽东,而他自己的弟弟毛泽民的到来无疑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毛泽民是1921年入党的老党员,长期与毛泽东并肩战斗。共产国际干部部也希望毛泽民能够提供更多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真实信息。

1939年6月上旬,毛泽民刚到莫斯科不久,就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先后撰写了《关于新疆情况的报告》、《关于博古、李德等领导党和红军的同志的错误》等近10万字的重要报告,并参加了中共党代会。国际监督委员会审议李德问题。 毛泽民的高政治标准和务实作风得到了莫斯科的认可。于是,毛泽民替毛泽东填写了“个人简历”。

1

能干的毛泽民和他的父亲让家庭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过去,人们从埃德加·斯诺采访编撰的《毛泽东自传》一书中得知,毛泽东的家人是“富农”。然而,毛泽东的家是什么时候富裕起来的?如何一步步致富?发财的是谁?但很难探索。这些问题在俄罗斯政治史档案馆中的毛泽东“简历”和毛泽民“简历”被找到后,有了明确的答案。

在《简历》第28项的“父亲”一栏中,毛泽民明确填写:

毛顺生。 1866年(应为1870-作者注)生于湖南省湘潭县西二区韶山南岸村。 30岁以前专门种田,30岁以后在农村种植和销售。根据中国苏维埃阶级的分析,最近三年是富农。原来祖上的农场有15亩,半间房子,2块柴火,但债台高筑。经过努力,1915年,他买下了他叔叔田的7亩地,但他仍然负债累累。 1915年到1918年生意成功,他只好去找一个富有的中农。 ,1928年被(国民党)没收。1919年逝世。

毛泽民《简历》中也有类似记载

我的父亲是农民和乡村经销商。他是一个善于使用改良方法的剥削者。于是,他把家庭从贫农、中农变成了富农,但只用了两三年的时间,就达到了富农的地位。同年父母双亡,家族解散。

从这些档案材料中不难看出,毛家的祖先是贫苦农民; 1900年以前,也就是毛顺生30岁以前,完全靠种地养家;之后,除了种地,他还当过卖菜的。尽管家庭条件有所改善,但他们仍然负债累累;仅从1915年到1918年,由于生意一帆风顺,毛家走上了富足之路,生活富裕起来。

应该说,毛顺生是一位聪明勤劳的新型农民,具有“资本主义自发力量”的潜质。然而,他的“繁荣”与他所处时代的环境是分不开的。

1887年,17岁的毛顺生当上了这所房子的主任。他在接手祖辈分得的土地和房屋的同时,也接过了家族的债务和生活的重担。毛顺生的父亲毛恩普是一位淳朴善良的农民。他一生都在努力工作。他不仅没有发财,还欠了很多债。 毛顺生在早上和黑暗中努力工作。他的家庭不仅没有改善,而且他所欠的债务越来越多。为了避免欠债,他只好狠下心去投奔湘军。

从军一年多,毛顺生虽然没能半途而废,但他通过周游世界开阔了眼界。

与勤劳善良的祖先不同,毛顺生在私塾上学数年,擅长操持家务。他把自己家剩下的大米和从村民那里买来的大米磨成大米,在银天寺或湘潭大米市场上卖,不仅赚到加工费,还赚到了地区差价。起初,毛顺生是小批量卖大米的。后来,在妻子文启美家的一笔贷款的帮助下,他分批收购大米,加工销售。此外,他还做起了卖猪卖牛的生意。

随着手中的资金逐渐增多,毛顺生开始寻找新的赚钱方式。他先是入股印天寺的“长清河”米店,并与“香顺河”、“彭侯西塘”等店铺建立了业务往来。为了流通方便,他还印制了编号为“毛义顺堂”的纸票进行周转,还使用了湘乡大坪坳大商家“吉春堂”的纸票。

在此期间,1893年12月26日,毛顺生的长子毛泽东出生,随后,1896年4月3日,次子毛泽民也来到了人间。孩子们懂事的时候,正是毛顺生从种地到卖地的转变。在毛顺生看来,只有劳动才能致富。他雇了一个长期工人,并派他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去田里干活。

孩子们刚学会几个字,毛顺生就让他们在家记账,学会计划。他就像一个严格的监督者,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们闲着。他也是一个很吝啬的人,给孩子们吃最差的饭菜,连一分零花钱都没有。这无形中培养了孩子吃苦耐劳的良好品格。

1910年,毛泽东到湘乡东山高级小学读书。东山高级小学是1980年代改革开放前最早建立的新型学校之一,在湘乡、湘潭、浏阳等县颇有名气。几乎所有在这里读书的人都是富家子弟。陈庚和后来成为共和国将军的谭政也曾在这里学习。陈赓在门后。他的祖父陈奕怀是湘军将军。谭政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南珠山村的一个士绅商人家庭。这让家中“长期是贫农阶层”的毛顺生无法供养两个儿子同时读书。

东山书院是毛泽东走出家乡、走向社会的起点。 14岁的毛泽民从此挑起了种地养家的重担。未成年的孩子成为家庭的坚强劳动力。他随父亲下地种地,经常背着100多斤的担子,走很远的路去送米。他不仅在农业方面做得很好,而且在养牛、养鱼、碾米、砍柴和制桐油方面都是专家。

1913年,毛泽民和湘乡县团田区刘家湾与同龄女子王淑兰结婚。 17岁那年,他从父亲手中接过了种地和管理家庭的重任。父亲外出经商时,这对小两口就靠夫妻俩种地养家糊口。只有在农忙的时候,他们才聘请雇工帮忙。父亲自私刻薄,毛泽民大方。每当家里要求月工时,只要毛泽民打招呼,就会有人来帮忙。首先,他给帮手们吃了一顿美餐,不仅是肉,还有他鱼塘里的新鲜鱼;第二,他会在同一天见面。支付你的工资,绝不拖欠。毛泽民也从父亲那里学会了如何通过精打细算来发家致富。除了自己养猪养牛,他还买了小猪和小牛给别人喂。猪和牛长大后,他会把它们卖给其他房子的“毛义顺堂”。其他人可以拿纸票到附近的商店兑换粮油盐或日用品。

看到泽民从十几岁起就像大人一样努力工作,母亲很不情愿。有一次,她和邻居的奶奶聊天时,心疼地说:“润芝和润菊不在家,润莲一个人,她要种地、喂鱼、砍柴,里里外外,都是他做的。”一个人,从小受苦,受了很多苦!但他父亲在外面做生意,所以他不懂这些。”

从1915年到1918年,由于生意顺利,毛顺生不仅把祖宗的土地全部赎回,还从叔叔家买了7亩水田,把家里的土地增加到22亩。手上的本钱也渐渐滚到了两三千元,而在小韶山冲,也算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小富豪了。一家人分开时,上武场只有5间半茅草屋。毛顺生手里拿着多余的钱,想到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他把老房子的茅草屋顶换成了青瓦,先后为儿子们建起了客厅,还扩建了农具房、小屋、牛圈、柴房等,一共13间和半个房子。

应该说,毛家真正的繁荣,是毛泽民和他的父亲毛顺生共同工作和管理的结果。